Search


【經典故事裡寫著"每個"孩子】

自從妹妹升上小一之後,對繪本的興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經典故事裡寫著"每個"孩子】

自從妹妹升上小一之後,對繪本的興趣大幅降低,雖然各出版社針對低年級的橋樑書也琳瑯滿目,但妹妹的毛病是一看書名就有主觀喜好,剩下沒幾種『口味』早就看膩,也許是市場銷售數字歸類出下一本寫作方向,有陣子連我也感覺題材大同小異提不起勁兒,更別說還要引導妹妹閱讀了。

橋樑書的目的終究希望讓孩子慢慢漸進到自己閱讀,愛撒嬌的妹妹雖然也會自己看,不過更喜歡我念給她聽,但偏偏我對她感興趣的主題興趣缺缺,『喬不攏』的情況下,竟然讓我們中斷睡前故事時間一兩個禮拜。

不如來念自己小時候迷過的小說吧,把塵封已久的套書翻出來,第一眼就看到『湯姆歷險記』,對對對,湯姆哈克和貝琪,再把書翻開來聞一聞,熟悉的味道讓我想起童年裡的幾段景象,今晚就和妹妹一起重溫經典好了。

手邊拿的是沒有注音的青少年版,我也不打算找兒童版的書。妹妹不必一起跟著看書,我專心的念,有時會省略些細節描寫;妹妹專心的聽,聽出主角的詭計、聽出情節的弦外之音。湯姆出糗時妹妹會大叫、印地安喬那段時妹妹會喊暫停一下(因為太緊張了);更多時候我會偷偷在心裡預測妹妹的反應,現場念故事時觀察對比一下,讓我驚訝的是,妹妹對人際間的微妙關係領悟得很深,也特別著迷喜愛。

湯姆歷險記的貢獻不只於此(先賣個關子,日後再跟大家分享),這厚厚一本我們大概花了一個月唸完。妹妹接下來問我,還有什麼好聽的故事嗎?

第二本我則選了歷久不衰的『窗邊的小荳荳』。書中主角小荳荳剛好也唸小學一年級,從體制內轉到體制外的學校。我們每天只能唸一兩篇,因為相似經歷讓妹妹同時發表許多『高見』,看她煞有其事的評論是我每天晚上的一大樂趣。

而現在我們正一起分享的是『小婦人』。雖然妹妹還無法完全理解文學裡對戰爭影響的細緻描寫,然而四姊妹迥異的個性,讓妹妹更能體會每個人截然不同的反應,而馬區太太充滿智慧的做法和教養觀念,也讓現在身為人母的我再三咀嚼。

經典就是經典,每個年齡都能在裡面獲得安慰、展開想像,每個孩子(包括我們自己)都能在其中看見自己的影子,然後感嘆:『啊,原來不是只有我這樣。』那種被了解、遇知音的撫慰,有好幾次在妹妹的臉上表露無疑。

一本書可以慢慢讀,讀出滋味來,也唸出感情來;別急著中斷床邊故事時間,也別陷入培養自己閱讀的迷思,不如先打開孩子的胃口,用這些經典埋下文學的力量,有一天當孩子想選書時,不會只依賴圖像、幽默、搞笑的手法,而是回味這些曾帶給他無窮滋味的綿長文字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從事媒體公關12年,才發現最難溝通的就是最親近的人。於是辭掉工作,用生活繼續精進專業:好好思考、好好說話、好好溝通,然後能好好生活。 幾乎所有的親子衝突、人際問題、情緒問題都是來自無法對話。這裡不給速成的步驟、不給難以應用在每個孩子的方法,我們解決的是源頭的心靈垃圾和障礙,下游的生活自然清澈平靜。 各類演講、讀書會、工作坊邀約: [email protected] 著作出版: 「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」(新手父母) 「被禁止的事—所有不可以,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點」(寶瓶) 「世上沒有理想的父母」(寶瓶) 「愛的生存遊戲--引導孩子作對選擇、遠離危險的安全課」(親子天下)    「愛,我的內向小孩」(親子天下) 「孩子的人生成長痛,小說有解」(如何出版)
孩子是最初的我們,我們別遺棄了自己。 一個不斷思考並鼓舞自己變得更好的媽媽,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因孩子成為好大人。 演講邀約:留訊息或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